作者:戴新生来源: AirdropReference
3月24日,Strategy(原MicroStrategy)再次重磅出手——以平均8.4万美元的价格买入6,911枚Bitcoin,其Bitcoin总持仓正式突破50万枚大关,平均成本为6.6万美元。以当前约8.8万美元的币价计算,公司每枚Bitcoin已浮盈2.2万美元。
如今,“通缩陷阱”已成为许多国家抵制Bitcoin时的常用理由之一。但问题在于,这种说法真的成立吗?通缩,真的是Bitcoin无法克服的宿命?还是说,这只是传统范式对新事物的误解?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先弄清:
什么是通缩?
通缩是如何发生的?
唯有深入理解这两个问题,我们才能真正判断,Bitcoin与通缩之间,到底是宿敌,还是被误解的关系。
关于Bitcoin,我们已经讲了很多;而关于“通缩”,或许你还觉得有些陌生。幸运的是,《Bitcoin本位》这本书,正好能为我们补上这一课。1.什么是通缩?
通缩,是通货紧缩的缩写。通俗一点讲:通货,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钱。通货紧缩,就是说市场上钱变少了。
要深入理解通货紧缩(deflation),我们必须先从它的反面——通货膨胀(inflation)入手,而谈通胀又不得不先聊聊“货币供应量”的概念。只有搞清楚了货币供应量的内涵,我们才能真正理解通胀和通缩的内在逻辑。
货币供应量通常用“M”表示,根据货币流动性的强弱,分为多个层次。其中最常用的是M1和M2。
M1 被称为“狭义货币”,它包含现金(纸币和硬币)以及活期存款,这些资金可以随时用来消费,流动性极强。比如,你的钱包里的钞票、手机上的电子支付余额,都属于M1的范畴。
M2 则称为“广义货币”,它不仅包括了M1,还包括了定期存款、储蓄账户和货币市场基金等相对不容易立即变现的资产。这些钱虽不能随时随地消费,但通常只需要一定时间或支付少量利息损失,就能转换为流动现金。
通胀或通缩的发生,关键就在于M1和M2这些货币供应指标与商品及服务供应之间的关系。
当货币供应量(比如M2)增长超过了商品和服务供应的增长速度时,过多的钱就会追逐相对有限的商品与服务,推动物价普遍上涨,这就是“通货膨胀”。根据美联储的数据,美国在2020年疫情后实施了大规模的货币宽松政策,2020年全年M2供应量就增长了惊人的24%,见下图。这种货币洪水直接导致了2021年美国通胀率达到7%,创下近40年来的新高,消费者明显感受到日用品、食品、能源价格的快速上涨。
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通货紧缩并不仅仅意味着商品价格下跌,它更会冻结整个经济循环。想象一下,当人们都期待明天物价会更便宜时,今天就没人愿意消费了。1929年,美国零售额从484亿美元急剧萎缩到1933年的251亿美元,几乎腰斩。消费的骤减让企业库存大量积压,利润暴跌,不得不大规模裁员。这进一步打击了消费者的信心,失业率从1929年的3.2%一路攀升到1933年令人心惊的24.9%,将四分之一的劳动力推向了街头。经济像掉进了深不见底的漩涡,挣扎着却越陷越深。
但是,我现在告诉你,通缩不只有可怕的一面,同样也有可爱的一面,你是否会感到很奇怪。3.大繁荣,可爱的通缩?
人们通常把通缩与萧条紧密联系起来,但历史却告诉我们,通缩并不一定导致经济衰退,有时甚至能伴随空前的繁荣。最为典型的例子,就是19世纪末被称为“美好年代”(LaBellepoque)的黄金本位时期。
实际上,在美好年代之前,人类历史中就已有过类似的现象。例如,文艺复兴时期的佛罗伦萨和威尼斯,这两座城市迅速崛起成为欧洲经济、艺术与文化的中心,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它们最早采用了稳健可靠的货币标准。3.1金币与文艺复兴
1252年,佛罗伦萨发行了著名的弗罗林金币(Florin)。弗罗林金币的出现意义非凡,它是自古罗马恺撒大帝时期的“奥里斯金币”(Aureus)之后,欧洲首次再次拥有了纯度极高、品质可靠的金质货币。每枚弗罗林金币重约3.5克,纯金含量达到24克拉,其稳定的成色和固定的重量,使它迅速成为当时欧洲贸易的标准货币。
1876年贝尔发明了电话;
1885年卡尔·本茨研发了第一辆内燃机汽车;
莱特兄弟在1903年实现了人类首次动力飞行;
1870年,美国铁路总长度约为5万英里,到了1900年,已扩张至19万英里,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商业模式。
医疗领域则更令人震惊,心脏手术、器官移植、X光、现代麻醉、维生素、输血技术等医学突破集中诞生于这一时期。这些创新不仅提高了生产力,也极大地提升了人类的生活质量和寿命。
石油化工技术的兴起,更是催生了塑料、氮肥和不锈钢等关键材料,大幅提升了农业和工业生产效率,使大量的商品更便宜、更易获得。
正如经济学家路德维希·冯·米塞斯(LudwigvonMises)所言:“货币的数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的购买力。人们需要的不是更多的钱,而是更多的购买力。”
事实上,早在1928年底,美联储已经察觉到了资产泡沫的风险,开始收紧货币政策,提高利率,试图缓解过热的经济。
但是,美联储的突然转向使市场震惊:高企的利率打破了资产价格持续上涨的幻想,泡沫迅速破裂。1929年10月24日,“黑色星期四”标志着股市大崩盘的开端。
也就是说,如果没有1921年开始货币扩张,就不会有后来的突然的货币突然紧缩,也就不可能出现长达10年的大萧条。
那么,美国为什么在1921年为了英国搞货币扩张呢?美国真的是在做好事吗?5.大萧条是美国助人为乐引发的吗?
美联储在1920年代初期所采取的极度宽松货币政策,表面上是为了帮助英国央行防止黄金外流、维护英镑汇率,但这并不只是出于简单的“助人为乐”。事实上,美国自身也有明确的利益考量。
要弄明白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回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经济格局之中。5.1“心比天高”的英国
一战之前,英国伦敦是世界金融体系的中心,英镑是全球贸易和储备的核心货币。但战争重创了英国经济,为了支付战争开支,英国央行被迫发行了大量没有足够黄金储备支撑的货币,导致英镑与黄金脱钩,英镑币值剧烈波动。
从更大的历史视角看,美联储的这种政策不仅不是纯粹的助人为乐,而是美国精英通过帮助英国来谋求自身金融主导地位的一种战略安排。虽然短期内保护了美国在欧洲的经济利益和资产安全,但最终却为美国经济种下了更大的隐患。
事实证明,这种短视的政策最终适得其反。当泡沫在1929年破灭后,美联储和美国政府不但未能避免危机,反而导致美国经济陷入前所未有的衰退。这场大萧条,正是由之前人为操纵货币供应和利率所导致的。
《Bitcoin本位》的作者指出,也正是美联储在1920年代的所作所为,才导致了后续经济灾难性的后果。
现在,我们终于可以看清:
通缩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央行对货币和利率的任意操纵。
回到开头,Bitcoin所代表的固定货币供应,是否会造成“通缩陷阱”的问题应该很清楚了。6.通缩陷阱是“人祸”而已?
货币之所以能被广泛接受和使用,是因为它具有稳定的价值尺度。这种稳定性,就像一把精确的尺子,让人们在复杂的经济活动中,可以放心地计算成本、收益和未来的回报。
但问题恰恰在于,传统法定货币的价值尺度并不稳定,它随时可能因为央行政策而剧烈波动。1929年大萧条的惨痛教训,恰恰证明了这一点:人为地操纵货币供应量和利率,破坏了货币作为稳定价值尺度的基础。这种人为的通缩,才是真正的灾难。
相反,如果通缩是由于生产效率提高、技术进步导致的物价自然下降,这样的通缩并不具备破坏性,反而具有巨大的积极意义。历史上的“美好年代”和文艺复兴时期,正是这种“自然的通缩”带来的辉煌成就的最好例子。
前面,我们已经说过了,不妨再回顾一下处于通缩期的19世纪末的工业革命:
从1870年到1900年间,美国的消费者物价指数(CPI)累计下降约30%,也就是说物价平均每年下降约1%左右。
钢铁产量从1865年的2万吨暴增到1900年的1000万吨;
制造业产值增长超过了500%。
这说明,价格的逐渐降低,实际上是经济繁荣的体现,而非经济停滞的前兆。
再举个更贴近现代的例子:从1980年到2000年间,美国科技产业蓬勃发展,电脑的价格下降了近90%,功能却提升了数千倍。同样,智能手机的价格也不断降低,功能却日新月异。消费者没有因为“预期明年电脑更便宜”就停止购买,相反,他们依旧持续购买更好的设备,因为需求本身并非无限推迟的。
实际上,这种“自然”的“通缩”可以让消费者受益匪浅,生活质量不断提升。只有“人为”的“通缩”才会造成“大萧条”那样的人间惨剧。
说到底,通缩陷阱,只是一个“唬人”的借口。其目的,就是为了让“人为”干预货币价值尺度的行为获得理论上的正当性,从而让通过货币掠夺民众财富的行为合法化。结语
当历史的尘埃落定,我们清楚地看到,真正威胁经济稳定的并非通缩或通胀,而是人为操控货币的那只看不见的手。货币是文明的尺子,稳定的货币尺度决定了经济的生命力和社会的繁荣程度。
Bitcoin的出现,恰恰在于提供了一把无法被任意篡改的价值标尺。它让我们拥有了一种无需信任任何人为操控的货币,一种能够真正回归市场本质的货币。
Bitcoin不是通缩陷阱,它是摆脱“人祸”的通道,是迈向经济繁荣的自然之路。
归根结底:
通缩本无罪,人为是祸首;
价值有尺度,繁荣自长久。
免责声明:《Bitcoin本位》2:「通缩陷阱」是个「世纪谎言」?文章转发自互联网,版权归其所有。
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和任何投资暗示。加密货币市场极其波动,风险很高,可能不适合所有投资者。在投资加密货币之前,请确保自己充分了解市场和投资的风险,并考虑自己的财务状况和风险承受能力。此外,请遵循您所在国家的法律法规,以及遵守交易所和钱包提供商的规定。对于任何因使用加密货币所造成的投资损失或其他损失,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Copyright © 2021.Company 元宇宙YITB.COM All rights reserved.元宇宙YIT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