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元宇宙:本站分享元宇宙相关资讯,资讯仅代表作者观点与平台立场无关,仅供参考.

Web5:更加Decentralization

  • 2025年2月08日 01:16

本文转载自NervosBlog,作者:@radicalizedpleb,@matt_bitcoin。英文原文:

https://www.nervos.org/knowledge-base/web5-extra-decentralized

Twitter创始人JackDorsey着手打造的TBD[1]——一个全新的互联网身份与信任层,是他在Crypto领域的首个尝试之一,旨在完全基于点对点架构运行,并与现有的Web2服务相结合。

许多人认为TBD听起来很像Web3去中心化身份服务ENS[2],但Dorsey并不这么认为。作为一名坚定的Bitcoin信徒(如今这个词已成为Crypto怀疑论者的代名词),他觉得有必要与主流区分开来,确保TBD永远不会被视为又一个Web3项目。

具体来说,Dorsey意识到Web3——一个建立在开放协议和Blockchain之上的去中心化互联网愿景,包含身份、金融和社交层层——并非他所追求的系统。

他认识到,Web3的现实与其愿景存在根本性对立:它与互联网现有基础设施不兼容,且致力于彻底取代后者。

“在当今的网络上,身份和个人数据已成为第三方财产。Web5将为你的应用程序带来去中心化身份和数据存储。它让开发者专注于打造卓越的用户体验,同时将数据和身份的所有权归还给个人。”TBD官网如此写道。

结合推特文件[6](一系列内部文件,揭示了推特公司如何被迫审查敏感内容)与TBD的目标,我们有理由认为,Dorsey本质上想构建的是“自由科技”。

他对这一技术的设想典型体现在Nostr[7]——一个开放的去中心化、抗审查消息传输协议,专为应对当前中心化社交媒体平台的内容审核与审查问题而设计。

对初识者而言,Nostr的运作方式类似于Blockchain:每个用户生成一个私钥(需要保密)并以其公钥为身份标识。所有消息(称为“notes”)都由其创建者进行加密签名,并可被他人验证。

Nostr不依赖单一平台存储用户数据,而是通过独立运营的服务器(称为“relay”)按照简单、开放的规则存储和转发消息。由于用户可选择任意relay或自建节点,没有任何中央权威能有效审查或删除内容。该协议本身极度简洁,仅定义消息格式、签名和发布方式,开发者可在此基础上构建额外的功能,比如私信、图片支持等。

目睹中心化社交媒体公司的运作方式后,Dorsey开始痴迷于另一种愿景:将网络应用的控制权从企业和易受操控的节点手中交还给用户。他对Nostr的兴趣和支持表明,我们有机会超越Web2的“服务器所有制”,令人不安的是,这种模式已渗透至Web3。

现在,尽管我们无从得知Dorsey在创造“Web5”这个术语时是否带有讽刺意味,但可以肯定的是,他确实抓住了某些关键。尽管TBD从未发布产品并已停止运营[8],Dorsey对Web3缺陷的洞察依然精准且富有预见性。

然而,他对Web5的愿景不必局限于Bitcoin和闪电网络[9]。

在我们看来,Web5的意义远超其组成部分,绝不仅是一个专用于Bitcoin共识的“点对点网络”或围绕去中心化标识符构建的框架。

更进一步,Web5并非语义上的“品牌重塑”或哗众取宠的营销策略,而是互联网行业回归行业根源的实质性转向。

我们眼中的Web5是一个由点对点网络组成的网状结构,连接各类PoW(工作量证明)和UTXO共识层、通道网络以及其他尚未被构想出来的系统。更抽象地说,Web5是建立在这个点对点网状结构之上的蓬勃发展的去中心化应用(dApp)生态系统。

流动性质押协议Lido[15]控制着约28%的 ETH总质押,Coinbase[16]控制着约11%,这引发了对治理权和验证权集中于少数行业巨头的担忧。Beaverbuild[17]和TitanBuilder[18]生产了Ethereum约89%[19]的区块,进一步加剧了对抗审查能力和最大可提取价值(MEV[20])控制的忧虑。

此外,尽管Ethereum基础层在许多指标上——尤其是相比大多数Web3项目——堪称“足够去中心化”,但其社区选择的横向扩展路径催生了明显依赖信任假设的系统。

更糟糕的是,Linea并非特例。几乎所有EthereumRollup均是中心化运作,其运营者可审查交易或无限期停止链的运行。若一条链可被随意暂停,那么它的意义何在?传统的中心化数据库显然性能更好,为什么要运行一条链呢?

即便我们无视这些隐患,天真地假设当前Web3基础设施的可信第三方值得信赖,我们仍无法回避一个事实:正如NickSzabo多年前指出的,这些第三方本质上是安全漏洞[23],无数安全事件已反复印证了这一点。

例如,2023年7月,跨链协议Multichain因疑似内部人员卷款损失超1.25亿美元。漏洞根源[24]在于其CEO赵军控制了平台大部分多方计算(MPC)密钥,而他被警方逮捕。一年前,AxieInfinity的RoninBridge也发生了类似的情况,朝鲜黑客组织Lazarus通过控制5/9验证者私钥盗取超6亿美元的用户资金[25]。

流动性吸引交易者,交易量催生流动性,二者结合吸引dApp开发者。流动性碎片化使Layer2深陷网络效应困境:率先突破临界点的链持续增长,其余链则逐渐凋零,最终导致流动性与用户活动集中于少数赢家。

尽管这些系统被称为Rollup,但它们仍是具有稀缺区块空间的Blockchain。这意味着成功的Layer2仍会遭遇与底层链相同的可扩展性和手续费波动问题,进而催生安全性假设更复杂的Layer3需求。

链的数量增加意味着更高的基础设施成本——毕竟需要有人维护所有Rollup。即使在EthereumEIP-4844[26] 升级引入数据块(blob)并将Layer1数据可用性(DA)成本降低100倍后,运行一个Rollup的月均成本[27]仍高达1万至1.6万美元(假设每月200万笔交易)。

相同假设下,仅Layer1成本就达2.5万美元,而使用Celestia[28]或EigenDA[29]等替代DA层的成本要便宜几个数量级。遗憾的是,对许多Layer2而言,用户支付的手续费不足以覆盖基础设施成本,这意味着“服务器”运营者需自行承担费用。这种财务负担抬高了新参与者门槛,使资金雄厚的实体占据优势,进一步加剧中心化。

相比之下,PoW+UTXO链通过纵向扩展(在基础层之上添加支付通道或状态通道)实现扩容。验证保持低成本且易于访问,用户可在普通硬件上运行全节点或轻节点客户端,确保网络的广泛参与。通过UTXO管理状态,用户仅需验证与自身相关的交易,无需依赖中心化的中间商。

闪电网络、Ark[30]和RGB++[31] 等协议是这一路径的典范。用户可直接建立支付通道,其安全性锚定于基础层的PoW共识。无需跨链桥,无需可能成为故障点的中心化排序器,这维持了网络的点对点拓扑结构,确保了真正的去中心化与抗审查性。

Web3是如何走到这一步的?

要理解我们为何构建Web5,需先厘清Web3在哪里出了错。最佳方式莫过于审视Ethereum历史上的设计选择。

首先,我们必须澄清,我们对Ethereum(或任何其他链)都没有成见。相反,我们只是以其为例剖析PoS+Account模型的缺陷。

在这个类别中,Ethereum是技术、理念与社区层面最去中心化的链,也是Web3叙事的发源地与主要构建平台。若以其他链为例批评Web3,显然有失公允。此外,我们相信Ethereum社区实现Web3目标的努力是真诚的,其失败源于十年前的决策。

Ethereum的第一个错误

Ethereum的第一个错误来自其最初试图将Blockchain变成"世界计算机"。在这篇文章[32]中,我们深入解释了为什么这从根本上是一个糟糕的想法,所以这里我们只给出结论:Blockchain是用于验证的,而不是计算。

当Bitcoin开发者GregoryMaxwell在九年多前指出这一点时[33],VitalikButerin曾激烈反驳[34]。

看看Ethereum的现状,似乎“一切上链” 的论点已被放弃。任何和所有扩展世界计算机的尝试都是通过“在另一条链上扩展”,即更广为人知的Rollup-centric路线图[35]。

换句话说,Ethereum社区已放弃最初理念,转向更技术保守的“模块化Blockchain”路径。如今,基础层用于验证与最终结算,而相邻链或Layer2负责交易处理。

Ethereum的第二个错误

然而,这一转向未能建立点对点网络,根源在于Ethereum的第二个架构错误:放弃Bitcoin的UTXO模型,采用Account模型。

当时,Vitalik提出了两个论点[36]来证明这一转变的合理性:1)“UTXO在理论上复杂,实现中更甚”;2)“UTXO无状态,难以支持需状态管理的复杂应用(如各类智能合约)”。

尽管这些论点在当时或许成立并被视作重要创新,但行业此后已取得长足进步。有状态性——维护和更新Blockchain的"状态"或由过去交易产生的所有当前数据、余额和条件的集合——确为计算所必需,但Account模型并非实现状态性的唯一路径。

2017年,Cardano推出扩展UTXO(eUTXO[37])模型;2019年,Nervos提出Cell模型[38]——一种有状态的通用UTXO模型;近期,BitVM开发者甚至通过Taproot在Bitcoin上实现状态计算。

回顾过去,选择Account模型而非UTXO模型似乎是一个重视短期的决定:虽便于开发者快速构建dApp,但牺牲了UTXO模型的诸多天然优势。

其中尤为关键的是UTXO模型如何实现资产和数据的真正所有权——这恰好是Web3和Web5共同宣称的核心目标。

UTXO模型没有传统意义上的账户,而是通过地址和未花费的交易输出(UTXO)来追踪资产所有权与转移。

UTXO是已接收但尚未花费的Crypto单位,与指定谁可以花费它们的地址相关联。在此模型中,用户通过私钥管理UTXO对应的资金。这些UTXO的总和即用户可用资金,全程无需传统的账户。

反观Account模型,账户分为外部账户(EOA,由私钥控制,可发起交易)和合约账户(CA,即智能合约,不可主动发起交易,由代码与数据构成)。问题在于,在Account模型中,所有非原生资产(Ethereum中除ETH外的Tokens)均由CA管理。这意味着非原生资产在此模型中是二等公民。用户钱包中显示的Tokens余额并不代表实际所有权,这些Tokens由创建它们的EOA控制的CA管理。

由于运行PoS+Account链全节点的硬件要求较高,实际运行者寥寥无几。同时,受PoS+Account模型的实现复杂性与安全取舍的影响,真正无需信任的轻客户端几乎不存在,用户被迫依赖Alchemy[48]、Infura[49]等中心化RPC服务访问Blockchain。

换句话说,PoS共识与Account模型导致全节点运行困难,并且使最小化信任的轻客户端变得不可行,这导致用户别无选择,只能通过少数中心化的RPC和API来读取和更新状态。这种依赖性催生了客户端-服务器网络拓扑,与Web2的中心化模型无异。

因此,“Web3”重现了其本欲解决的Web2问题:缺乏安全性、隐私性与抗审查性。服务于大多数Web3用户的RPC提供商可以审查交易,这在OFAC制裁TornadoCash事件中[50]得到了证实。

这些RPC提供商还收集用户数据,包括Blockchain地址和IP地址。此外,由于大多数用户的流量依赖这些提供商,如果他们的中心化基础设施出现问题或离线,整个用户群(特别是"大规模采用者")将无法访问Blockchain,比如2018年Infura因CryptoKitties引发的拥堵导致服务中断[51]。

反观PoW+UTXO系统,全节点、SPV与轻客户端易于实现,用户无需依赖可信第三方即可验证交易。这促进了直接(因而更私密)的Blockchain参与方式与点对点网络拓扑,实现了真正的去中心化。

确定性差异

Blockchain本质上是复制的确定性状态机,这使其成为人人认可的“单一真相源”。

PoW+UTXO与PoS+Account系统的确定性表现方式不同,导致网络拓扑上的差异,尤其体现在验证者选举、出块时间与终局性上。

Polycrypt[57]团队在状态通道网络上工作了将近七年,最近发布了跨账户和UTXO模型的功能,支持8条链,包括Ethereum、波卡、Dfinity、Cardano、Cosmos、Stellar、Fabric和CKB。

在BitVM[58] 和Bitcoin复兴的浪潮中,随着TaprootAssets[59]的成熟,链下复兴也正在拉开帷幕。Ark[60]、Mercury[61] 等团队正在探索Bitcoin原生的链下计算的全新可能。

结语

实现Web3宣称的真正去中心化、抗审查、无需许可且数据资产自托管的唯一路径,是构建点对点拓扑结构的网络。迄今为止,唯有PoW+UTXO系统是有可能的。

在PoW宇宙中,Blockchain的成功率极低,它们更像是转瞬即逝的流星而非便利店。这些奇迹或美丽的意外仅用于共识与最终结算,人人皆可参与运行。验证保持低成本,易于访问,用户可用普通硬件运行全节点或轻客户端。

通过纵向扩展(在基础层添加支付通道或状态通道)提升吞吐量。状态通过UTXO管理,允许用户在不依赖中心化中介的情况下仅验证与他们相关的交易。

创新之路总是充满不确定性,Web5的未来亦不例外。但正如Nervos与Nostr客户端开发者Retric在这篇文章[62]中所言:“这是一个由自由、去中心化与开放交流等价值观驱动的鲜活社区。这不仅仅是技术——这是一场运动。”

经过十年的Web3观察之后,我们很少看到惊喜,现在准备摆脱这些枷锁。我们已经准备好迎接不确定性。希望你也如此。

Copyright © 2021.Company 元宇宙YITB.COM All rights reserved.元宇宙YIT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