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元宇宙:本站分享元宇宙相关资讯,资讯仅代表作者观点与平台立场无关,仅供参考.

人物志 · 第六期  |  Shawn:SeeDAO 当前更应该做的是「过河」

  • The SeeDAO
  • 2022年6月14日11时




● 在 DAO 的初期,核心贡献者需要完成对社区技术和文化的基础建设,只有实现这个,后面参与进来的人才能逐步融入社区,并且形成一套去中心化的决策机制和工作模式。


● 在战略层面,我认为去中心化更具竞争力,但在战术层面,我倾向于一定程度的中心化。


● 假如我们想构建一个相对理想化,并且能不断进化的去中心化社会,就必须解决公共物品融资的问题,不然这条路走不通。


● Vibe、激励、社区文化三者之间的关系,很难说谁更重要,谁不重要,更多的是在 DAO 的发展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求,寻找平衡点,并且在不同的阶段,三者的权重也不一样。


● 我觉得 DAO2DAO 最大的优势,在于它可以把协作的价值发挥到最大,进而创造最大的生产力,这是传统公司制,通过控股、参股几十家公司无法实现的。


● 我个人觉得,SeeDAO 当前更应该做的事情,是「过河」。


【以下为全文】


01/ DAO 的全球之旅


DDD:欢迎我们本期的嘉宾,来自翻译公会的 Shawn,他是 SeeDAO 非常活跃的贡献者之一,也是翻译公会协调委员会的成员之一,先为大家简短地介绍一下自己吧。


Shawn:大家好,我是 Shawn,一个 Web2 的老兵。我从 2019 年开始专注 DAO 领域,期间也陆续参与了一些海外知名的 DAO,比如Commons Stack、Mirror DAO、Bankless DAO 等。年初的时候,开始关注 SeeDAO,同时也参与进来。目前,我在 SeeDAO 算是重度参与者。


DDD:我有观察到你之前参与的都是国外的 DAO,是什么契机让你加入 SeeDAO?


Shawn:之前参加一档播客,讨论为什么去年 Bankless DAO 能够爆发性地发展,根本原因是时间节点特殊。那段时间大量欧美 Web2 大厂的人才,包括程序员、BD(商务拓展)、行政等,因为种种原因涌入到 Web3 赛道,而 Bankless DAO 正好承接了这股浪潮,所以,他的人才厚度在所有的顶流 DAO 中也是最优秀的。


那为什么 SeeDAO 发展得这么快?从时间上说,华语圈的 Web3 浪潮比欧美晚了一年,同时叠加大厂裁员潮,SeeDAO 可以说是生逢其时,这和当时 Bankless DAO 的背景非常像。在当下的华语世界,SeeDAO 的人才厚度也是最优秀的,这是天时地利人和所导致的结果。


这引起了我的兴趣,想近距离观察 SeeDAO,于是我联系了唐晗(SeeDAO 发起人之一)。她建议我直接参与进来,在此契机之下,我加入了 SeeDAO。


DDD:你从 2019 年开始关注 DAO,这几年差不多参与了几十个 DAO,但 2019 年是非常早期的阶段,为什么在那个时候你就对它这么感兴趣,并且还花了大量时间去参与其中?


Shawn:这肯定是有原因的。2019 年,因为创业的缘故,我发现公司合伙人制存在很多问题。也就是那段时间,我正好关注了一个叫 Griff Green 的人,他是当年以太坊 The DAO 被攻击时,白帽黑客的领袖人物。


那一年,他从美国去了欧洲,并且在欧洲创办了 Commons Stack。他觉得欧洲的土壤更适合孕育一个 DAO,事实也确实如此。这个组织吸引了很多的科学家,他们很认可这种组织形式,并且里面有相当一部分人是当时欧洲各个大学的在职教授。


Griff Green 提出了一个概念:在未来,DAO 会是一个主流方向,只是现在时机还不成熟,但是我们要做好准备。什么准备?第一个,是要做好人才储备,要培育、培训一批人才,让他们在未来可以向全球输出;第二个,是要理解社区文化的重要性。他觉得社区文化的培育是可以复制的,所以当时成立了一个新人核心团队,叫 Trust Seed,我很幸运地申请加入了这个组织,同时一头扎了进去。


我对公共物品融资这个方向特别感兴趣,因为他尝试解决我正面临的问题。开源社区一直以来很难获得资助,这是一个隐患,会影响其长期发展。而当时,公共物品融资对开源社区的捐助开始成为一种趋势,Commons Stack 就专注于此。之后我通过 Commons Stack 参与到 Gitcion,在公共物品融资这个领域收获很多。再往后,我顺着这些 DAO,还接触了创作者经济,你会发现这些 DAO 的核心贡献者,本身就是多个 DAO 的参与者。很多时候,你都是被带着走,可以说是顺其自然,身边的人才是影响你的关键。



02/ DAO 的规则探索


DDD:对,我有看你推特,感觉你这一路就是顺着 Griff Green 这条线下来的。有一点我特别好奇,你在经历了这么多 DAO 之后,觉得它更适合少数人决策,还是多数人决策?


Shawn:多数人还是少数人这个问题,我觉得要分开看。我的经历告诉我,大多数 DAO 存在核心群体。


在一个 DAO 的早期,很多事情只能由核心群体来决定。假设一个 DAO 的普通参与者有了想法,他能做很多事情吗?他做不了太多,因为他没有技术能力去实现它。我之前提出过一个观点:如果你想建立一个完全去中心化的社区,就必须要有技术铺垫。就好比你要给社区一个「控制面板」,通过这个傻瓜化的「操作面板」,就能调整 DAO 的很多参数,比如,代币工程、代币模型等。甚至说,如果社区内的成员对某些产品有想法,他们可以通过这个面板去完成。只有实现了这个,技术的鸿沟才能被跨越,多数人的意见才具备有效性。否则,即使大多数人同意,依旧要等核心成员去落实,这种多数人的意见是没有意义的。


所以从这个层面看,只有少数人完成了 DAO 的基础建设工作之后,多数人的决定才具备有效性。在 DAO 的初期,核心贡献者需要完成对社区技术和文化的基础建设,只有实现这个,后面参与进来的人才能逐步融入社区,并形成一套去中心化的决策机制和工作模式。


我看到的一些好的 DAO,在推进去中心化这件事情上,基本都处于一种渐进的状态。去年,Commons Stack 就提出过观点,认为 Just DAO it 是错误的。一个社区的培育需要时间,应该在度过这段培育期后,再开始启动 DAO。这种状态下才有可能做到多数人的参与和治理,进一步推进去中心化建设。


现实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 DAO 都是一下子就成立的,然后马上募资,最后大家发现,多数人能做的事情就是投票。先不论投票产生的结果是否正确,很多事情在技术上是分可行和不可行的,提案的最终落地还是会受制于核心团队,所以基础建设非常重要。


DDD: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种文化和技术的基础建设更像是孕育 DAO 的土壤,从这里长出来的 DAO 更具成长性和可操作性。那你认为什么样的人适合成为 DAO 的核心贡献者?


Shawn:核心贡献者一定具有非常强的主观能动性。一般来说,一个 DAO 的早期,核心贡献者大多是用爱发电的,但他们并非对经济没有追求,只是在初期,个人使命或是对社区的认可度是排在首位的要素。


其次,核心贡献者要具备组织能力。我经常举这样一个例子:一个人走进厨房,发现大家都在忙,他觉得这个氛围很棒,但同时他告诉大家,他手里有一个更好的菜谱,要不要过来看一下。大家看了以后,发现真的更好,于是就围绕着他,准备重新再做一道大餐,这样的人就更适合做核心贡献者。


核心贡献者不一定个人能力最强。以 Bankless DAO 为例,它经历了两代核心贡献者,现在这一批个人能力非常强的是第二代。但你回看第一代,TA 们的个人能力其实一般。不过 TA 们有自己的特点,你在和 TA 交流的时候,TA 大多是以 CEO 的视角分析问题,并给出建议。另外,TA 们经常默默无闻地做幕后工作,很少走到台前,社区涌现出的很多 idea,TA 们总会在后面推动,将其变成一个项目,这其实也很重要!多数情况下,核心贡献者的主观能动性是排第一位的,但因为 DAO 的不同,还是需要利用一些不同的能力去与之匹配。


DDD:反过来说,DAO 也需要主观能动性强和组织能力强的人去推动它成长,都是相辅相成的。在 DAO 的发展过程中,我们都会遇到产品开发的问题,但是 DAO 的产品开发和传统的产品开发又不太一样,无论是组织形式还是产品目标。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Shawn:我在 Mirror DAO 有讨论过这个话题。TA 们觉得去中心化 DAO 开发一个产品,是缺乏竞争力的。事实也证明,那些具备很强竞争力的产品,通常是由小团队驱动的。DAO 做这件事情,存在一些天不足,越到细小的单元,越明显。当然,这些问题现在都在边际改善。


我建议产品开发不要全凭社区化管理,要有人推动,有人拍板,有人负责,需要有一个小团队。当然,这个小团队需要嵌入在 DAO 的大框架上。也就是说,在战略层面,我认为去中心化更具竞争力;但在战术层面,我倾向于一定程度的中心化。一个优秀的产品如何能够基业长青,是需要从骨子里不断长出创新的基因,这点是去中心化的 DAO 所擅长的,它比公司制更优秀。但落实到一个小单元,比如产品开发,我更倾向于偏中心化的管理,只是这种中心化是轮换的,是建立在大的去中心化的基础之上。


DDD:就是一个大的去中心化下面,可能会包含了一些小的中心化,这么做确实能够提高整个 DAO 的运作效率。换句话说,去中心化和中心化的关系应该以一种和谐共生、扬长避短的状态去共存,而不是绝对意义上的对立。


Shawn:是的,未来谁也不知道,大家都在寻找一条适合自己的路径。


DDD:在采访刚开始的时候,你提到公共物品融资,他是不是去中心化社会里特别重要的一部分。


Shawn:是的,很多人都在关注这个,包括以太坊的创始人 Vitalik。这里的关键点是,假如我们想构建一个相对理想化,且能不断进化的去中心化社会,就必须解决公共物品融资的问题,不然这条路走不通。为什么会有一些思潮和运动在推进这个,比如太阳朋克、Impact DAO,核心就是希望 Web3 能够达成一定的共识。


在现实世界搞发展,你得造桥、修路、建学校,搞各种基建,公共物品发展得越完善,就越能吸引企业过来,企业越多,则人越多,然后正向循环,吸引更多的人过来。


Web3 也是一样。但现实情况是,进入 Web3 的资金都流向了离钱近的地方,比如 DeFi、GameFi,很少有人关注基础建设。无源之水注定无法长久,必须要有一种机制去承担现实世界里「中央政府」的角色,推动 Web3 的基础设施建设。


从之前的二次方融资,到现在的可追溯公共物品融资,大家一直在尝试构建一套可行的商业模型。目前来看,可追溯性融资提供了一种比较可行的路径,这也一定程度上为后续传统资本的进入铺平了道路。只有在资金和项目之间架起这座桥梁,未来公共物品的市场才能繁荣起来,Web3 世界的底座也才能更加扎实。只有实现了这个,才能真正去谈如何建立一个去中心的社会。


DDD:就目前来看,DAO 可能会是去中心化社会里一个比较重要的组成部分,你怎么看待 Vibe、激励、社区文化(愿景、使命、价值观)这三者之间的关系?


Shawn:这三者间的关系取决于不同的 DAO 对它们的需求。还是以 Bankless DAO 为例,Twitter Space 聊天时,主持人会问:是什么让我们汇聚在一起。这时候,会响起一片呼喊声:Vibe Vibe Vibe!TA 们觉得这个是最重要的。但你会看见,最近 Bankless DAO 有很多贡献者流失,流失并非指彻底离开,而是指在 DAO 内的贡献时间相对减少,为什么?因为 Bankless DAO 的激励越来越没有吸引力,跟半年前相比,现在的激励只有原先的五分之一,这里可能会有制度层面的问题,但结果就是,那些贡献者去了激励更好的 DAO。


Vibe 有用么?有用。如果不是 Vibe,那些贡献者可能真的走了。还有一点就是 Bankless DAO 本身的想法,激励的优先级或许不是最高,同时 TA 们也在不断纳新,新鲜血液的补充仍旧可以保证其竞争力。并且,激励制度的完善需要时间。一个好的激励机制,需要金库里有足够的资金支持,这背后又涉及更多复杂的问题。Vibe 是一种表象特征,而社区文化更接近于一种精神底层,包含愿景、使命、价值观三要素,可能也会有一些其它东西。那些有强烈信仰的核心贡献者,可能就比较看重这个。最近,FWB 也开始把社区文化规则化。


其实,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很难说谁更重要,谁不重要,更多的是在 DAO 的发展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求,寻找平衡点,并且在不同的阶段,三者的权重也不一样。


之前有一个段子,一个技术还比较牛的兄弟去了 Uniswap DAO,过了一段时间后,退出了。别人问他,为什么选择退出?他说,他在社区发表意见,总是没人理他,一直都是自说自话。但其实 Uniswap DAO 的氛围就是这样,TA 们更关注社区金库里还有多少钱,你能否给社区带来更高的 TVL。Vibe 对其而言没有那么重要。


还是那句话,不同的赛道,不同的 DAO,对 Vibe、激励、社区文化的需求是不一样的,要按照适合自己的来。



03/ SeeDAO 旅游指南


DDD:是的,我们来聊一下翻译公会吧。你觉得它和市场上其它翻译 DAO 有什么区别吗?


Shawn:在很多 DAO,工作内容是既定的,但在 SeeDAO,工作都是自己长出来的。翻译公会最近成立了好几个项目小分队,前段时间还和 Water & Music 进行了 DAO 之间的合作。最重要的是,这些工作都是社区成员自己组织、推进的。在过往几次尝试中,项目小分队都把任务完成得相当出色,这在其它社区是不常见的。基于这个特质,你会发现,三个月前的 SeeDAO 和三个月后的 SeeDAO 可能会截然不同。它在不断地发生蜕变和进化,反观别的社区,相对静态才是它们的主旋律。


很多人会跟我说,SeeDAO 翻译公会的战斗力很强,在别的社区很少有人会想到这些东西,即使想到了,也很难推进下去。其本质还是归结于社区氛围和社区人才厚度能否推动执行。


DDD:那你觉得,应该如何去维持这种高昂的战斗力?


Shawn:关于战斗力,前两天 SeeDAO 治理工程师训练营的王超老师也提到,最好保持在一种良性的状态,太肝或者太冷,都走不长远。我们还是希望大家把目光放得长远,不要冲得太猛。Bankless DAO 之所以经历了好几代核心贡献者,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因为冲得太猛,肝不动了。


另外一点,是激励机制。几天前,我在翻译公会发了一篇《公会共识》的草稿,征询大家意见,里面有提到翻译公会要不要做商业化的翻译,答案是不做。为什么?


第一,在公会层面,我们汇聚的都是非常优秀的人才。大家来这里是为了做全球化的 Web3 社区,是使命驱动,并且按照 SeeDAO 所倡导的 PoW 机制,我们是有追溯性的奖励的。


第二,在个人层面,我们不反对这种经济激励方式。也就是说,如果项目方有翻译需求,可以直接在公会发 bounty,我们支持这种正向激励,也鼓励个人参与。但赏金任务存在门槛,只有达到入门翻译或资深翻译才能去接,所以大家要努力把 level 提上去。


总的来说,好的激励方式肯定是被设计过的,其中既需要包含经济激励的元素,也需要有使命驱动的价值。


DDD:可以看得出来,翻译公会热火朝天的背后有足够多的深度思考。随着公会成员越来越多,治理难度肯定越来越大,你怎么理解翻译公会的定位?


Shawn:这是肯定的,随着人数的变多,各方面的挑战都会升级。我估计到六月份,翻译公会的人数会从现在的 101 到 150 左右。还有一点,翻译公会成员是真想做事情。既然条件这么优越,如何去让 TA 们产生更大的价值,就成了非常重要的课题。我的理解是,让翻译公会的作品产生更多连接,启发更多思考。


我们的作品如果只是单次、单向输出,影响力必然有限,但如果能被多次引用,甚至开启一个课题,那价值就会变大。最近,我们与 Water & Music 合作,合作内容不仅是简单的授权翻译,还包含一整套在华语世界的宣发和输出。与此同时,它也要帮助 SeeDAO 进入海外社区。这样,彼此之间就建立了长期合作,形成了持续性输出。这种连接方式对维系组织的战斗力也是有帮助的。


DDD:感觉翻译公会就像是一扇门,进入这扇门之后就能连接到其他世界,这也让翻译本身变得更有意义。和 Water & Music 之间的合作算是 DAO2DAO 的一种方式。有很多人说,未来 DAO 之间的连接、合作会是普遍现象,极具潜力,你怎么看待 DAO2DAO 的发展?


Shawn:是的,DAO2DAO 最大的优点在于其流动性。它汇聚了大量资本和人才的流动,形成一个巨大的协作网络,同时产出巨大的价值。我们之前有很多 DAO2DAO 的讨论,比如,如何防止 DAO 人才的流失,但我觉得不应该是这样。在 DAO2DAO 的人才流动过程中,贡献者并不是从这个 DAO 流向了那个 DAO,而是同时变成了两个 DAO 的贡献者,并且产生了协作效应,这是目前最常见的一种状态。


SeeDAO 和 Water & Music 之所以可以快速达成合作,是因为这些人既是 SeeDAO 的贡献者,也是 Water & Music 的贡献者,协作效率特别高。在合作形成后,你会发现两边的贡献者都开始相互参与,因为项目的关系,彼此之间的连接也会更加紧密。以此类推,用不了几年的时间,SeeDAO 会和很多 DAO 形成一个强有力的协作网络。这种协作的规模和效应是传统公司实现不了的。再往后,你会发现 DAO2DAO 的连接能孕育出一个庞大的有机体。在这个有机体的内部,存在相互认可的价值观和社区文化,能迸发出巨大的生产力。


在中心化的体系内,我们强调的是自上而下的集中式管理,但去中心化的框架下,高效协作才是核心。Gitcoin 有一个对未来三十年的展望。其中,Gitcoin 把自己定位为「协作」的谢林点,并且觉得协作是通过 DAO2DAO 实现的。在它的体系内,DAO 之间的价值观是互相认可的,里面会有最新的创意,最新的技术,你可以通过它捕获最大的价值。所以我觉得 DAO2DAO 最大的优势,在于其可以把协作的价值发挥到最大,进而创造最大的生产力,这是传统公司制,通过控股、参股几十家公司无法实现的。


DDD:这种基于共识下的协作网络,所爆发出来的生产力,确实是公司制比较难以达到的。在今天访谈的最后,来谈一下你对 SeeDAO 的看法和展望吧。


Shawn:这个问题有点大。我觉得到目前为止,SeeDAO 的发展让很多人诧异。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它承载了这一波 Web2 向 Web3 迁徙的浪潮,并且形成了比较好的人才厚度。


前段时间,有很多人在讨论 SeeDAO 出海的事情,但我个人觉得,SeeDAO 当前更应该做的事情是「过河」。我们现在在河的这一边,未来在河的另外一边。怎么过去?谁都不知道。但最终都是要过去的。这件事情并不是只有 SeeDAO 要面对,全球的 DAO 都面临这个问题。从 DAO 的大规模浪潮起来到现在,差不多正好一年的时间,无论是 Bankless DAO、Gitcoin DAO 都在经历阵痛。即使 SeeDAO 在华语世界具有很强的优势,也无法回避。


前面的路肯定是崎岖不平的。或许我们还要渡过很多难关,甚至是坎坷,但和国外的 DAO 一样,我们也要做好面对这种困难的准备。我也相信 SeeDAO 之前以及现在的积累,是可以帮助我们最终走过这条河的。就像那句话说的,路途虽曲折,但前途是光明的。


SeeDAO

人物志

采写 | DDD

编辑|屏风

海报 | Adam

排版 | Adam & Vera


Copyright © 2021.Company 元宇宙YITB.COM All rights reserved.元宇宙YIT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