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国庆期间,我、我爸妈以及我姐一家三口难得聚在一起,我们玩游戏、看电视、打麻将,漫无边际地聊家长里短。我们生活娱乐,冲突碰撞,又在一次次摩擦后恢复平静。节日的喧嚣仿佛与我们无关,我们所做的只是在七天时间里尽情享受与家人待在一块的时光。
不过作为游戏媒体,我时常刻意将自己从家庭中抽离出来,尝试观察游戏在家庭中扮演的角色,及其在代际关系中发挥的作用。这种身在家庭之中,却又莫名疏离的感觉,很微妙也很珍贵。我相信,这段专属于我们六人的私人时间,也是许许多多个平凡家庭的切片。我们或许可以从家庭这枚微小而透明的“细胞”里,窥见游戏在当代社会里真正的位置。
而今年关将至,我试着回忆那个远去的国庆假期,并无比憧憬这个即将到来的春节。
我的游戏
每当一大家子齐聚一堂,母亲总是最忙的那个。她手里忙里忙外操持各种家务,嘴上则埋怨我们一回家啥也不做——可一旦有人要插手家务,她又不容分说地把我们赶走。
剩下的时间,她就爱在几个年轻人身边转悠,而埋头于游戏的我则是她重点“迫害”的对象。她从不玩电子游戏,更不明白把这么多时间耗在这些虚拟的玩物上究竟有何意义。尽管她无法再拿洪水猛兽的言论来恐吓我,不能再像我年少时那般勒令我停止游戏,但每一次把零食水果放到我身边时,还是忍不住叮嘱我少玩游戏多休息。
在她看来,哪怕坐在客厅一边拿着电视遥控器五分钟换一个台,一边和她有一搭没一搭地唠嗑,也好过打游戏浪费时间。而我不这么认为。我和所有年轻人一样,渴望家庭温暖,但又希望拥有足够的个人空间。拿游戏来说,我们相信在游戏当中存在着那么一个不被现实浸染的世界,可以从中获得一段与现实截然不同的人生旅程,所以一门心思地想把游戏时间从家庭空间里割裂出来。
但我偶尔也陷入自我怀疑:如此功利地玩游戏到底对不对,一味奔着一段故事化体验而去,执着于获得某种个人化的情绪波动,从而完成自我积累(当然不只是游戏,还包括电影、书籍以及所有文艺作品),是否有违游戏初心?
这样的疑惑在我体验完《艾迪芬奇的回忆》之后变得尤为强烈——这款游戏分明用温情的笔触记录了一段饱含温情和回忆的家族历史,而为了体验游戏,我却脱离于家庭之外,独自坐在屏幕前欣赏叙事、剧情及游戏本身,自我陶醉,这种结果真的是游戏创作者的本意吗?
大孩子的游戏
相比我对于游戏的有所求,我外甥所追求的游戏乐趣更为纯粹。
他无所谓单机和网游,只要是有趣的游戏他都愿意尝试;他不在意平台,无论是WeGame上的《FIFA Online4》还是暴雪战网上的《守望先锋》都玩得津津有味,为了领免费游戏还专门下了个Epic游戏商城;早年受《我的世界》影响,他似乎对画质不那么上心,尤其喜欢《泰瑞利亚》《星露谷物语》等像素风游戏;而为了报复其他开挂玩家,他有时也去个别联网游戏开挂发泄,美其名曰“惩罚开挂的玩家”。
为了培养他的游戏审美,我时常向他推荐一些口碑上乘的作品,劝导他多看看游戏的剧情和演出,但挑来挑去,他最喜欢的还是《马里奥奥德赛》《马里奥赛车》等有着单纯游戏乐趣的作品。他像这个年龄段的所有孩子一样,对一切充满好奇,却又缺乏足够的耐心。
据我所知,尽管他在玩游戏上受到他父母的诸多管束,但他还是能在用手机、平板查资料时去B站看游戏视频,做起了名副其实的云玩家,提起各种大作更是如数家珍。
每逢国庆、寒暑假他便欣喜如狂,因为那意味着放飞自我和毫无忌惮的玩乐。为了那短短几日的狂欢,每逢考试他总加倍用功,好拿成绩作为筹码换得机械键盘鼠标、耳机以及考试后的放纵。但有时候玩过火了,他依然会遭到责骂。我隐隐觉得,对于与家长的极限拉扯,他似乎是乐在其中的;或者对他来说,在极力挤榨出的缝隙里游戏,所得到的乐趣要远超平时。
父亲的游戏
我可以作证,围绕游戏,孩子与父母之间的“对线”经历是有趣而宝贵的。
记得我还是中学生的时候,游戏曾是我与父亲之间最大的矛盾。就是否该拥有一台电脑或游戏机,电脑能否用来玩游戏,课余有多长的游戏时间等问题,我们曾争执不休,甚至数次陷入冷战。毫不夸张地说,在我的整个学生时代,游戏曾是引发家庭争端的直接导火索。
而如今父亲老了,他反倒成了电脑的俘虏。放下事业和工作后他常因玩电脑到半夜被母亲数落,作为股民有时候去抖音看主播谈股论经,还要被我叮嘱少看点短视频以免上瘾。渐渐地,我发现过去家里最权威的父亲开始变得弱势:对于母亲的念叨,他只在最不耐烦时才反驳两句;而我的话他则默默地全盘接收,忍气吞声的样子好似个赌气的孩子。
和若干年前我从学业逃遁至网游如出一辙,围棋似乎成了父亲最后的避难所。他在网上结识了几名棋友,常常约在晚饭后对弈几局;他开始纠结于胜败,时不时为自己的落子失误自责;他甚至认认真真研究起了棋谱,即便不坐在电脑前,也要捧着手机研究布局和收官。
我开始明白,对父亲来说,围棋的意义其实就好比游戏之于我,在人生的某一时间段,我和父亲都需要从现实脱身而去,到别处寻找慰藉,而没有任何精神负担的游戏和围棋便是最好的安身之所。即便这个虚拟空间脆弱如纸,却也是为数不多的庇护。
家庭的游戏
晚饭后,我们几个年轻人时常围在一起玩《王者荣耀》,上单打野射手各司其职。没有人争论游戏的好坏,也没有人在意对局的输赢,谁偶尔坑了大家也其乐融融,只是说笑了事。出于一个共同的目——推掉对方基地,我们的气氛异常融洽、忘我,因为彼此眼里只有游戏,连我外甥也获得了“免罪金牌”。
而更多时候,大人们聚在客厅里最常见的活动是麻将。在母亲的“威吓”下,麻将优先于一切客厅娱乐活动——自动麻将桌一搭,龙门阵一摆,四人俨然一副“决战到天明”的架势。
尽管我也试着拿出NS上的《健身环大冒险》《Just Dance》,好让他们知道,游戏机里同样有健身益智的游戏(我相信,如果要在客厅里推广合家欢游戏,那一定非任天堂莫属),但玩不了多久,他们就会意兴阑珊地惦记打起麻将。而此时我和我外甥便“阴险”地相视一笑,偷偷溜回我俩的小天地里去。
我想麻将(当然非赌博性质)是有种特殊魔力的。在洗牌、碰牌、胡牌的过程中,有某种最纯粹、最本质的游戏乐趣在发酵着;而在四人面对面的吆喝、过招和胜败中,这样的情绪又可以一直放大。它近乎于桌游,却又能够在牌桌上渲染出远超一切线上及线下游戏的氛围。
于是我不再纠结于“游戏”的方式和种类,不管是《王者荣耀》、吃鸡,还是NS游戏、麻将,我们所寻找的不过是一条与家人正面沟通的通路。只要家人能面对面、你挨着我我挨着你地坐在一起,吃着笑着玩着闹着,这便足够了。
我们的游戏
国庆长假的最后一天,午夜12点家人入睡后我照旧一人窝在沙发里看电影——这个时间段是长假期间难得的个人时间,所以我格外珍惜。那天我选的影片是岩井俊二导演的《你好,之华》:奔涌喧嚣的电子时代,老中少三代人的情感无声地在屋檐下交错。
我想,用《你好,之华》来作为那个长假的注脚也许再合适不过:我,父亲母亲,我姐一家奔赴一处,然后和《你好,之华》一样,演绎着当代家庭的情感摩擦和理念碰撞。这个大家庭将我们各自对世界的理解糅杂搅拌,我们个人的兴趣爱好在家庭这个场合下分解离析,然后一股脑地混杂成五彩斑斓的生活底色。我们针锋相对,握手言和,而临到长期终了,我们又满怀不舍地分别,开始期待下一次重逢。
而在重归无论怎么玩游戏也无人责骂的独居生活后,我开始审视游戏在家庭里的位置。
我承认某些游戏必然会挤占家人共处的时间,但无法否认的是,在当代家庭生活中,游戏所能承载的分量,所扮演的角色,所发挥的作用正越来越重——它既是润滑剂也是纽带,它将家庭中所有个体的精神生活连接在一起,使之更加亲密,融洽。
因此,我相信并由衷地希望,游戏能为当代人的娱乐生活带来实质性改变。当某一天游戏成为家庭生活中理所当然的一部分,我们看待世界的目光或许会更加温柔,更加包容。
又一个春节就要来了,我又将和家人们度过一段充实快乐的“游戏”时光。我想和他们玩《双人成行》《马里奥赛车》,一起慵懒地靠在沙发上打《王者荣耀》,想看到因为“三缺一”母亲把父亲从围棋前拽过来打麻将,我甚至开始盼望我们在饭桌前因为一件小事龃龉。
p style="margin-left: 8px;margin-right: 8px;line-height: 1.75em;">是的,我从未如此期待这场一年一度的赴约。
往期推荐 合作请联系
商务合作/投融资对接(微信) 西瓜:18659030320 刘威:18948723460 文静:mutou_kiki
文章转发自游戏陀螺微信公众号,版权归其所有。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和任何投资暗示。
Copyright © 2021.Company 元宇宙YITB.COM All rights reserved.元宇宙YITB.COM